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单位联合摄制。
该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史论结合,全面展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反映党团结带领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豪情让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该片从6月20日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连续播出,央视纪录频道以及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云听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
第九集:历史转折
1978年的中国,历史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关头。中国向何处去?人们充满着期待。
1977年7月17日,历经三落三起,73岁的邓小平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
复出后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学和教育工作。中断11年的高校招生制度得以恢复。
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和教育的春天。
人们的生活在变,观念在变,思想在变。
在邓小平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迅速在全社会展开。
邓小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在这个时期,改变每天都在发生,挣脱禁锢的活跃思想和干事创业的万丈豪情在变革的浪潮中涌动,推动中国破浪前行,走向富强。
第十集:春风浩荡
1978年底,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这间茅草屋里,18户农民在这张大包干的契约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严宏昌,当年是小岗生产队副队长,契约书由他执笔。直到今天,他仍忘不了契约书上那句悲壮的话——“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实行大包干,小岗生产队第二年粮食大丰收。这个20多年来一直吃国家救济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上交公粮3万多公斤,家家户户都堆满了粮食。
邓小平感慨地说,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
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个体户成为合法劳动者。
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对外开放也取得重大突破。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
邓小平在听取习仲勋的汇报后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提出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
日新月异的改革实践不断地冲击人们的头脑,激活起新的思维。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人们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1984年10月1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天安门广场上走来了国庆35周年的阅兵方队。
在群众游行的队伍中,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打出 “小平您好”的横幅,表达了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