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岁财富自由,34 岁成为阿里万亿电商帝国双掌门,蒋凡的高手思维_创投圈_科技头条-莱茵河北极图库

28 岁财富自由,34 岁成为阿里万亿电商帝国双掌门,蒋凡的高手思维

创投圈
2019
07/08
16:59
笔记侠
分享

" 能考 60 分,就绝不考 61 分 " 是蒋凡在大学时期的信条。在他看来,对于与实际编程毫无关系的考试内容," 低空闪过 " 即可,更多的精力则是投入到他真正喜欢的编程上。

" 我对出国没兴趣,也没想过读研,对我来说,那都是浪费时间。" 蒋凡曾说。

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一概以低空飞行的姿态掠过,以最小的代价和耗费量,来完成这些客观上必须要做的事情,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锁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蒋凡有意无意运用的这套思路,实际上有一个专用名词——力出一孔。

" 力出一孔 " 是商鞅在《商君书》中提出的思想,这个唯一的孔道,就是 " 耕战 ",除此之外,尽在禁除之列。

商鞅变法,按照 " 力出一孔 " 和 " 驱农归战 " 的中心思想,将秦国整个社会打造成了 " 耕战 " 体制,全民为兵,最终得以横扫六国,实现统一。

再看蒋凡,85 年出生,不擅长演讲和讲故事,但他多年来聚焦于技术这一目标持续奋斗,从而把他推送到了执掌万亿帝国八成以上的江山的位置。

一、专注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大脑的容量也是相差无几,想在有限的生命中翻腾出几朵浪花,既要懂得低空飞行,又要懂得精确制导。

程诚城,公众号:程诚城85 后蒋凡:28 岁实现财务自由、34 岁成为阿里万亿电商帝国双掌门,他的人生底层逻辑是什么?

寸板头、络腮胡子、黑框眼镜," 技术派 " 是蒋凡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

性格内敛、不爱说话,不论是接受采访还是公开演讲,谈论的也大多是技术和业务。

蒋凡为人十分低调,其早年的生活印记,网络上也鲜迹可循。笔记君梳理这位阿里最年轻高管履历发现,蒋凡一直都在用 " 力出一孔 " 思维为自己开路。

从高中时参加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到毕业后加入谷歌中国,自己创立友盟,再到后来在阿里巴巴负责淘宝移动互联网升级,没有一样偏离 IT 领域。

从初中时代开始,蒋凡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2003 年,年仅 18 岁的蒋凡凭借夺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信息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被保送进复旦大学计算机系。

不过他看不起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系,觉得教授的水平也不过如此,为此,每次考试都精准掌握,估摸着及格了就不再答题。在他看来,这种考试就是浪费生命,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儿,比如编程。

跟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甲骨文艾莉森这些动不动就从名校退学的大佬们相比,蒋凡的做法略显中庸一些,但底层逻辑确是相通的:

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进而完成对人生目标的精确制导。

巴菲特也一直强调普通人一生只需进行 20 次重要的投资便能成为顶级投资大师,而且他还告诫助理,目标计划的清单上永远不要超过 5 个。

日本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在面对人工智能的世界大潮时,曾说 " 感觉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 ";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的男主角丁元英可以在资本市场中予取予夺,却为了寻求精神慰藉选择在小城隐居,他一面听着 30 万一套的顶级发烧友级别的音响,一面又过着天天靠泡面果腹的潦倒日子。

我们再看蒋凡,把他推到目前事业位置的,则是他把技术和业务做到了极致这一点。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理解阿里帝国的缔造者马云、美团的王兴。

马云不懂技术和业务,但演讲和讲故事的能力一流,王兴编写代码水平一般,但其战略思考能力很强,所以,才有了他们创造的商业帝国。

二、热情

法国 100 年前的心理学界智商测试的发明者,也是第一个测试脑子是否好使的比奈(现在的心理测试也被称为比奈测试)指出,人类大脑的三大要素:逻辑(数学)、语言、热情。

" 如果没有逻辑,大脑就不好使,如果没有语言,没人知道你在想什么,有好的逻辑和沟通能力,但人们常常忽视热情。只要缺乏三大要素中的一项,就会影响成功。好奇心、对一切感兴趣是热情的内涵所在。" 日本脑科学家、东京大学医药学教授池谷裕二说。

只有开始行动才会产生干劲,干劲是行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优秀的人不需要等待学习的状态,而是到了学习时间,自然会进入学习的状态。

无论是工作、兴趣爱好、学习,在你集中精力时,不会想到集中精力,因此,当你想要有干劲的时候,是没有干劲的。

积极性这个词语是没有能力的人为了方便而制造出来的借口。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积极性,而是一个规律、一个系统,再加上热情。

在阿里,加班熬夜是常事,越往上走越累。张勇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经常超过 18 个小时。

阿里员工眼中的 " 逍遥子 " 聪明又努力,但他相中的千里马蒋凡,顶级聪明却不拼命,还能轻松完成业绩。

有人说,性格内敛、不擅长讲故事的蒋凡看起来不是很 " 阿里 ",但张勇却认为他很 " 阿里 ",因为他 " 纯粹 "。

蒋凡既不苛求 3.75 的升职打分,也不以奖金业绩为行为导向,而是真心觉得自己正在做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2013 年,张勇提出 "all in 无线 " 战略,刚加入不久的蒋凡匆忙到没有经过《百年阿里》培训,甚至化名都没取一个,就直接以 " 淘宝无线事业部资深总监 " 的身份扛起了改革淘宝的大旗。

2015 年,阿里完成了淘宝从 PC 向无线的迁移。此后四年,蒋凡变着花样地在手机淘宝上推陈出新。

他开始做内容,推出微淘及淘宝头条等独立的社区和资讯。期间,淘宝无线交易的占比从百分之十几,增长到了 80% 以上,大获成功。

2017 年 12 月 27 日,在入职 4 年时间里,蒋凡开挂般坐上了淘宝总裁位置。

为此,时任阿里 CEO 张勇在任命书中力赞:

蒋凡加入阿里,始终保持创业者的冲劲,有敏锐的消费者洞察和产品洞察,在整个淘系无线化升级过程中起到了核心驱动作用。

推动了淘宝走向数据驱动,实现千人千面。

三、不独

蒋凡和黄峥曾经是战友关系,两人都在 2006 年成为 Google 中国创始团队的成员。

11 年后,在相距不到两小时车程的上海和杭州,黄峥打造的拼多多和蒋凡领导的淘宝,已然置身同一个战场,由昔日战友转为今日对手。所以,有 " 谷歌双雄 " 之称的黄峥和蒋凡,常常被外界放在一起来作比较。

连美团王兴也来起哄,想看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一较高低。

理性来看,蒋凡和黄峥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明显更 " 独 ",虽与丁磊、段永平关系匪浅,却一直坚持独立发展。

而蒋凡则要合群很多,他并不是那么在乎这个舞台是否属于自己,只要有施展的空间即可。有人评价说,这是黄峥和蒋凡的人生导师对二者造成的影响。

黄峥的人生导师,是曾带黄峥参加巴菲特午餐的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黄峥在 2007 年离开 Google,便接手了段永平交给他的自营电商网站欧酷派,黄峥正式开始他的创业征途。

后来黄峥将欧酷派卖给兰亭集势的老板郭去疾后,重新创业,在 2010 年创办代运营公司 " 乐其 "(目前,乐其是天猫上母婴和食品两个品类最大的供应商)。

2013 年,乐其内部孵化出黄峥第三个创业项目寻梦游。

游戏是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翻盘的法宝,比如腾讯、网易,丁磊正是依靠游戏业务在 2003 年坐上了中国首富的位置。

寻梦游也没有让人失望,它为黄峥带来了客观的现金流,后来还孵化了一个电商项目 " 拼多多 ",为黄峥创业立下战功。

回看蒋凡的发展经历,则是深受现任阿里 CEO 张勇的影响。

蒋凡在谷歌待了 4 年,一直到谷歌关闭中国业务才离开。这时,他的老领导李开复创建了创新工场。出于对蒋凡的欣赏,李开复盛邀蒋凡加入。

蒋凡给创新工场带去了继豌豆荚之后的第二个项目:友盟科技

2013 年,这家国内较早的大数据公司友盟被阿里收购后,蒋凡的身份从谷歌系创业者变成了阿里员工。

那是 BAT 集中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年代,腾讯手握微信被称为拿到移动互联网唯一的门票;

百度以 19 亿美元天价收购 91 无线,李彦宏扬言 " 移动端再造一个百度 ";

阿里的决心当然也很大,淘宝和支付宝都在 PC 时代拥有绝对领先,但它向移动端的转型迟迟无法迎来突破。

友盟大量数据应用的到来,让阿里如愿以偿,完善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布局,还顺便捞了一个淘宝日后掌门人。

被委以重任开发手机淘宝后,2015 年 9 月,蒋凡让阿里手机淘宝的 DAU 达到了 1.1 亿,跻身中国三大超级 APP。

2015 年双十一,手淘首次大规模应用个性化推荐,当天 912 亿交易额中,移动端贡献了 626 亿,这是移动端首次超过 PC 端。

2016 年,手淘继续升级内容,推出直播,打造消费类媒体平台。这一年,淘宝无线交易占比暴涨至 80% 以上,月度活跃用户超 4 亿。蒋凡不仅成功带领手淘无线化升级,更是帮助阿里完成了从 PC 时代向移动时代的惊险一跃。

再次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的是,前不久,蒋凡发布了天猫未来 3 年的 4 个小目标:

1.将天猫平台的交易额翻一倍,如今天猫的交易额为两万亿,如果翻一倍也就是四万亿!

2.再孵化 100 个年销量 10 亿的新品牌,就和林氏木业、膜法世家一样。不过目前达到 10 亿销售额的品牌也就几十个,这个目标似乎难度有点大。

3.保持天猫买家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将会发布超一亿款新品。

4.品牌官方旗舰店升级为品牌的消费者运营主阵地。

另外,蒋凡的性格内敛、为人低调,除了交流技术和业务沟通外不爱讲话,从创业初期到现在掌管淘宝 / 天猫,并没有太大变化,是典型的技术派。

同样是计算机专业出生,同样具备深刻商业洞察力的黄峥,与蒋凡很不一样。

他喜欢写点东西,热衷于思考,也善于表达,非常自信甚至有些自负。在拼多多这个项目上,投资人扮演更多的是追求者角色,甚至有些相对弱势,黄峥是那个掌握主动权的挑选者。

黄峥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位头顶学霸光环的浙大毕业生,创业前后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

比如,黄峥去美国留学时,网易丁磊将他与段永平介绍认识,这一认识,段永平非常欣赏这个小他十届的学弟,向这个学弟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带他去参加著名的巴菲特午餐,而黄峥则在课外帮段永平做一些投资上的事情。

之后,黄峥也在多个公开场合中一直将段永平称为自己的导师。

黄峥与蒋凡,分别代表着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浪淘沙的两中国典型的成功者。

他们从同一个地方出发,但也有不同的底层逻辑,决定了他们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坚持独立创业,一个在巨头内部建功立业。

只是最终成长为彼此最大的对手,是他们不曾预料的,一场大战再所难免。

四、最后的话:永远不要神化谁

当年,林则徐在边城伊犁送别老友时,写下了 "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 " 的名句,有几分悲壮,也有几分迷惑。

确实,评价一个人、评价一件事,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评价可能会有巨大的差异。

蒋凡,作为 85 后,成为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28 岁实现财务自由,34 岁成为阿里万亿电商帝国双掌门,现在来看无疑是成功和幸运的。

但外界看到的蒋凡,也只是管中窥豹,毕竟对于蒋凡而言,未来的路还很长。最近推出的天猫未来三年的四个 " 小目标 " 就是对他实打实的考验,至于他的双掌门之路能否一路平稳,还需拭目以待!

来源:笔记侠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推荐